【你可以不勇敢】
「我ok的,我很好,你不用擔心。」Kelly 閉上眼睛,表情平靜的說,任由我在她臉上扎入比髮絲還細的細針。
「嗯? 是嗎?」我順著Kelly 臉部的筋膜方向拉著臉皮進針,目的是要改造臉部筋膜的「形狀」到緊緻拉提的自然美。
別誤會了,Kelly 可不是在忍受臉針的疼痛,我有各種辦法讓針灸不痛且舒適,但Kelly 即將要說的故事,我沒有辦法。
是個關於被劈腿的故事。
「妳願意說,我願意聽。」我賣力地把臉皮縫的更加緊緻,尤其是聽到這件事後。
「真的嗎!」Kelly突然眼睛一亮,欣喜的語氣如陰天破出雲隙的光。
劈腿的故事大同小異,但我注意到Kelly 在講述的過程中,屢次提到對方的原生家庭可能是讓他鑄下此事的原因。
「還有呢?妳繼續說。」
「沒啦,就這樣。」Kelly表情略為放鬆地說。
「我要先謝謝妳,謝謝妳願意信任我,跟我說內心底層的事。」
「喔!真的嗎?謝謝。」Kelly 有點意外。
「另外我注意到,即使到這個時候,妳依然在為他著想,替他找理由跟原因。」
我接著問「似乎妳習慣自己默默承受,是嗎?」。
「因為…其實他本性也不壞,或許每個人都有些不得已與脆弱的地方值得體諒。」Kelly 幽幽地說。
「哪妳自己呢?妳願意讓別人體諒嗎?」我的心像一面神秘的鏡子,不知為何反射出這句話。
「……我不想麻煩別人。」Kelly 沉默了數秒。
Kelly 是這麼想的,如果一旦麻煩了別人,比如請人幫忙、吐苦水、抑或是在別人面前示弱,會讓對方不愉快,畢竟誰喜歡被索取呢?
我聽到一個關鍵字,眼睛一亮。
「妳覺得‘’付出‘’與‘’索取‘’有甚麼不同呢?」
「呃…付出就是給,索取就是拿?」Kelly 一怔,沒想到話題被帶到這裡。
「這麼說吧,當妳被付出時,跟被索取時,感受各是如何?開心嗎?」我試圖做出區別。
「當我被付出時,感覺……蠻溫暖的,算開心吧;被索取時,感受到的是壓力。」
「所以,決定‘’’付出‘’與‘’索取‘’的差別,應該跟接受者的感受有很大關係囉」我看出Kelly的樣子還有些不太明白。
我舉例,比如小嬰兒一出生什麼都不會,吃穿用度都要父母張羅,但大多數父母感受到的是被索取的不悅嗎?
可能還是心甘情願的居多,甚至看到孩子的笑容就開心,某種程度上來說,是孩子付出給父母這些歡喜。
蔣勳說過一個故事讓我印象深刻:
在南亞的佛教國家,見到清晨一隊隊僧侶上街化緣。當民眾將食物或財帛放在缽裡時,僧侶會回頌一段經文。在那個當下,心靈滿足的民眾做了一個「財布施」,化緣到食物的僧侶回以一個「法布施」。
給予或拿取,並不能定義付出或索取,而當雙方都有歡喜心時,雙方都是付出。有時候,示弱與求助反而給了別人展現本事的機會,對方還會感激妳。
「所以妳啊,可以不用一直這麼勇敢的。」我看著她眼睛,一字一句的說,Kelly 突然眼淚潰堤,我靜靜地陪了一會兒,直到下位患者到來。
我不確定我能幫上些什麼,不過據拔針的護士說,Kelly 的表情輕鬆了不少。
我們可不可以不勇敢?
可以的,能接受不勇敢的自己,也是一種勇敢。
*保護當事者隱私,人物與部分細節經變造
--------
【診邊故事】伴大家入眠
診邊系列目前已到第四篇,謝謝大家支持
阿銘師希望能用故事診療到大家!
#中西醫師黃獻銘 #診邊故事 #付出 #索取
#兩者的差別 #接受不勇敢的自己